我的光頭情結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 作者:李林 編輯:redcloud 2019-05-10 20:40:57
—分享—

 

  年過不惑,少時的血氣方剛已不復存在。脾氣好了,頭頂卻稀疏了,仿佛冬日的荒原,盛夏的繁茂早已雨打風吹去,只剩下幾許稀稀拉拉的枯草在寒風中瑟瑟發(fā)抖。狠心一跺腳,干脆去理發(fā)店理了個油光锃亮的大光頭。老婆說,油頭肥腦,腆個肚子,倒像個花和尚。管它呢,拋卻了三千煩惱絲,我倒覺得神清氣爽,頗有醍醐灌頂之感,眼前豁然開朗,頭上也輕松了許多。

  理發(fā),舊時稱“剃腦殼”。在鄉(xiāng)下,剃腦殼是老少爺們的專利,似乎跟女人無緣。發(fā)型除了大蘑菇似的茶壺蓋,漢奸式的大分頭,最為常見的就是光頭了,“光缽缽溜壇壇”是我們最為通俗的說法。

  上小學時,我的語文老師是個資深的老教師。老師姓唐,是外婆的妹夫,按輩分算起來我該叫姨爺爺了。唐老師是那種聰明絕頂?shù)念愋停車鷰赘∈璧念^發(fā),很有農村包圍城市的味道。一次作文課寫《我的老師》,我在作文里是這樣寫的,老師那锃亮锃亮的頭,點亮了我的心,照亮了我的眼。唐老師不以為忤,還把那篇作文當做范文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念了一次,結果引得滿堂大笑。

  第一部武俠電影《少林寺》在大陸上映時,我正在村里念小學。當時正碰上一個老人滿大壽,當?shù)囟加袛[壽酒放露天電影的習俗,新片《少林寺》當然也在其中。不到兩天,班上都是亮錚錚齊刷刷的光頭,腦袋長得圓溜的還好,還有那些凹凸不平,坑坑洼洼,如同三山五岳,溝壑縱橫,除去遮攔自然這般景致就暴露無遺。老師也是一笑了之,在全民貧窮的年代,每月花上兩毛錢理一次發(fā),那是很奢侈的事。心靈手巧的家庭主婦大多有一把锃亮的剃刀,把頭上涂滿肥皂泡,再拿剃刀在黝黑發(fā)亮的磨刀布上來回蹭幾下,三下五除二,就把腦瓜剃得锃亮。母親剃頭很是利索,我卻不喜歡她給我剃,因為他給我洗頭的時候,總把肥皂水弄進我的眼睛里,讓我疼得睜不開眼睛。

  在學校里,在操場上,在放學的路上,稍不留神就有大班的男生或平時要好的玩伴把手伸到我的頭上亂摸,他們把我的頭當抹布了,當然,他們不剃光頭。更有一幫頑皮的女生黏在我的屁股后面叫囂,“光缽缽溜壇壇!”“光光頭,打醬油,不吃辣子不打油!”等我轉過身,她們又飛也似的逃開了。

  讀中學時,學校三令五申,不能留長發(fā),不能剃光頭。當時在學校包年理發(fā)的是一位落落大方的靚麗女孩,很多高個男生的腦殼都喜歡讓她撫摸。一個夏日的午后,我在理發(fā)時,她的纖纖玉指在我的腦袋上撫弄來去,整得我直打困。一不小心重重的一擺頭,隨著她一聲驚叫,我的腦袋半邊被她一推子下去,已成了一片寸草不生的鹽堿地。無法修補的情況下,只好理成光頭。好在是學校的理發(fā)室,倒省了我一番分辯。在教導主任跟班主任無可奈何的眼神下,我對這個發(fā)型是滿意的,也可以說是快樂的。在這里我不敢用幸福這個字眼,因為它太神圣了,我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。

  在古代,人們是不可以隨便理發(fā)的?!缎⒔洝飞险f,身體發(fā)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。毛發(fā)是不能亂剃的,甚至認為剃發(fā)是一種恥辱,一代梟雄曹操“割發(fā)代首”便是鐵證。頭發(fā)長了自然很難打理,唐孟郊在《長安羈旅行》中有“十日一理發(fā),每梳飛旅塵。”很長時間都懶得梳理一次頭發(fā),而且每梳都塵土飛揚,一副蓬頭垢面的狼狽像。

  我們姑且不說和尚,他們目空一切。也不說演員,他們劇情需要。我知道,頭發(fā)就像山上的樹,茶壺的蓋子,多多少少還有些裝修的味道。

  其實,剃光頭的好處還是很多的。一是省水,光頭十天半月也不用洗頭,每天洗臉時用毛巾在頭上一抹就行;二是省錢,可以減少剃頭的次數(shù)跟買肥皂的錢;三是省時間,不用因為打理頭發(fā)而花掉很多時間。尤其在炎熱的夏秋季節(jié),沒了頭發(fā)的遮蓋,別提有多爽,更不用擔心頭皮生痱子長虱子。

  在今天,光頭竟然成為一種時尚,其代表人物就有陳佩斯、孟非、樂嘉、葛優(yōu)、徐崢等,他們的光頭形象已深入人心。人民公敵蔣介石,這老小子在任何場合下,都頂著個光腦殼興風作浪,說東道西,他的光頭形象又讓人們深惡痛絕。管他孰是孰非,光頭是早已存在的事實,它那熠熠的光亮也將照耀我的暗夜。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

作者:李林

編輯:redcloud

本文鏈接:http://beijingelsa.cn/content/2019/05/10/10573895.html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新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