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學問,叫說話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 作者:肖凌之 編輯:redcloud 2019-07-24 15:42:58
—分享—

  讀到一則故事,覺得很值得深思。

  說的是非洲一個部落的老酋長,因年事已高,精力不濟,便想找一位可以信賴的人予以傳位。

  他看中了一位年輕人,但又擔心看走了眼。于是,他便心生一計,想測測這位年輕人到底是否真正可靠。他測試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叫年輕人親手做兩頓飯給他吃,但必須第一頓是天底下最好吃的,另一頓是天底下最難吃的。

  這讓年輕人思量了半天,最后,年輕人作出了令老酋長十分驚訝的舉動。第一頓飯端上去的是動物的舌頭。老酋長看到后好奇地問:“這難道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”?年輕人回答:“天底下最好的事情都是說出來的,再沒有比舌頭更美的東西了”。老酋長深以為然,便愉快地把第一頓飯吃了。第二頓飯,年輕人還是端上了動物的舌頭。老酋長甚為不解地問:“難道天底下最難吃的也是舌頭”?年輕人解釋道:“這世界真正的災難都是因為舌頭造成,再也沒有其它的東西比舌頭更容易惹禍了,天底下最難吃的東西就是它了”。老酋長對年輕人的回答又是一番滿意,并將第二頓飯也高興地吃了。

  年輕人兩頓同樣的飯卻給出了不一樣的解說,且說得十分在理,讓老酋長堅定了對他的信任,認為其深明大理,值得托付,于是便十分放心地將酋長的位置傳遞予他。

  還讀到一則故事,也別有一番意味。

  說的是一飯店服務員在接待一位尊貴客人時所鬧出的一些笑話。

  一天,一位客人坐車來到飯店用餐,這飯店的服務員立馬走上前替客人開車門,并將手舉在開啟的車門上,笑容可掬地說,“小心,小心,小心您的腦袋!”客人出車門后,眼睛向該服務員一歪,“說的什么話?你可要當心腦袋”。

  這天天氣比較炎熱,客人一邊走一邊脫下了外罩,這服務員又跑過來,一邊接過衣服一邊說:“來,我給你掛起來”??腿艘宦犛植桓吲d:“給我掛起來,我又沒犯錯誤!”??腿艘矝]過多追究,便坐下點菜和吃飯。

  飯吃到中途,服務員看到客人面前骨碟滿了,一邊走過來一邊指著骨碟說:“請讓一下,我給你撤啦!”客人一聽反問一句:“你是個什么角色,還有權(quán)力撤了我?”

  客人的用餐快結(jié)束了,服務員看桌上還有一些剩菜,就勸客人:“吃不完的就打包帶走吧,不然我們這里的剩菜都會被收去喂豬。”客人氣暈了,說:“你是個臭嘴吧,你才是一頭十足的豬,下次再也不到你們這吃飯了”。

  客人實在忍無可忍,便叫來了飯店老板,將服務員的表現(xiàn)訴說了一番。這位服務員自然也就遭到了解雇。

  

 

  這兩則故事不管真實與否,但其揭示的道理卻值得每個人的注意:舌頭不可亂嚼,嘴巴不可亂蹦,因為通過舌頭和嘴巴傳遞出的信息,既可含毒也可含愛,既可保護也可傷害,既能吸引也能排斥,既能成就也能破壞。怎樣說話,頗有學問!

  在人群中,確實有那么一些人把說話看得很簡單。

  他們錯誤地認為,嘴長在自己身上,就是用來吃飯和說話的,能說出聲音、表達意思就行,想說什么就說什么,哪有那么多講究?

  于是乎,他們要么沒有目的而說話,說了一大堆,甚至說得口干舌燥,卻讓人云里霧里、不得要領(lǐng);要么不看對象而說話,見到農(nóng)民講煉鋼,看到工人談種地,遇到畫家說書法,碰到書家聊畫畫;要么不分場合而說話,嚴肅的話題開玩笑,輕松的氣氛玩緊張;要么不看時機而說話,該說的時候又不說,不該說的時候卻說了;要么不看話題而說話,探討的話題說絕對,求人的話題發(fā)命令,部署的話題講興許;要么沒有誠心而說話,說得冠冕堂皇,說得虛情假意,說得居高臨下,說得頤指氣使。

  這種人的表現(xiàn),總讓人覺得是星外的來客、人中的異類,實則是情商與能力的缺乏,是心智的不健全,很難融入人群和社會。這樣的人,舌頭和嘴巴只是簡單的說話器官,沒有思想與靈魂的跟隨。

  在人群中,還有那么一些人雖然明了說話蘊含學問的道理,但在實際表現(xiàn)中卻總是知行不一。

  這種人常常還把口無遮攔當成真性情,只有到了其說出去的話帶來不好的影響時,才知道自己闖下了彌天大禍,才知道后悔不已,甚至自抽嘴巴的不爭氣。但覆水難收,說出去的話,潑出去的水,言語傷害一旦形成,不論事后如何彌補,都會有傷痕的存在。

  這樣的人,很難有好的人際關(guān)系,也很難有好的人生。他們的心眼興許并不壞,甚至還是出于良苦用心,但就是得不到理解、交不到人心、辦不好事情,還在他人心目中留下“缺心少肺”或“炮筒子”的不好印象。這樣的人,表面上看是意志力的缺乏,實則是智慧的缺失和做人的膚淺與幼稚。

  在歷史和現(xiàn)實中,只有那些深諳說話學問而努力踐行的人,到處都是受人歡迎的。他們的意見、建議、倡議和主張往往容易得到領(lǐng)會、吸取、采納、呼應。

  他們懂得“言而當,知也;默而當,亦知也”的含義,知道什么時候說話,什么時候不說話,也知道什么話該說,什么話不該說。他們要么不說,要說都是想好了說、認真地說、真誠地說、得體地說、友好地說、好好地說,恰如其分地說,適可而止地說,說到別人的興奮點,說到聽者的心坎里。

  他們的話總是話中有人、話中有物、話中有理、話中有序、話中有情。他們的話一旦說出口,就能吸引人、感染人、打動人、影響人,能使路人變熟客,能使尷尬變輕松,能化敵人成友人,能化干戈為玉帛,能讓困難變?nèi)菀祝茏兇煺蹫轫樌?,能引起尊長的重視,能得到同輩的尊重,能獲取晚輩的歡欣。他們的人生,往往是逢兇會化吉,遇險能化夷,不是左右逢源,就是順順利利。

  因為會說話,他們還在別人心中享有有思想、有學識、有修養(yǎng)、有品位、有魅力的美好形象,備受信任和贊許。

  其實,人的一生是由一言一行沉淀組合而成的,怎么說話,會不會說話,反映著一個人的能力與水平,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。從古至今,會說話的人常會收獲好運氣,不會說話的人往往命途多舛,幾乎就是一條鐵的定律。

  說話,還真不是簡單的事。只知道用嘴說話的人不能算作真正健康的人,用心說話的人才可稱之為聰明,用思想說話的人才叫擁有真智慧。只有善于將思想和嘴巴結(jié)合起來的人,才能說出動聽的話語來。說話,猶如一面鏡子,可照見人的美丑;也如一桿衡秤,可秤出人的斤兩;還如一把尺子,能量出人的前程。

  說話,確實不是可以隨便對待的,而是一門需要終生學習的大學問。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

作者:肖凌之

編輯:redcloud

本文鏈接:http://beijingelsa.cn/content/2019/07/24/10573223.html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新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